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国际在线专题报道:近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韩国庆州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引起世界瞩目。伊朗《德黑兰时报》报道称,习近平主席提出推动“亚太共同体”建设、将全球治理努力融入亚太经济合作实践等多项主张。报告指出,中国长期以来秉持多边主义外交理念,始终坚持开放合作立场,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发挥重要作用。当前,中国为全球稳定提供了一个连贯的框架,其愿景得到了南方国家的广泛认可,为全球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世界和平与发展之路。据报道,在庆州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开放合作的“亚太共同体”,并在题为“共同构建互利包容的开放型亚太经济”的演讲中提出五点建议。这些建议强调了全球治理倡议的核心本质:促进包容性全球化,发展真正的多边主义和区域合作,倡导基于规则的国际合作框架。我想强调的是,我们的全球治理之路绝不是美好愿景。它使中国的睦邻友好关系、遵守国际法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制度化。 “一带一路”融入APEC框架机制,不仅为包容性经济治理提供了明确的路线图,而且兼顾了经济发展成长和可持续发展,成功实现了从理念到实践的跨越。由此,中国重新定义了全球化,明确全球化不是零和游戏,而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 《德黑兰时报》评论称,中国为多边主义制定了宏伟计划。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多边外交理念始终如一。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在全球组织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了亚洲、非洲和欧洲之间的互联互通和经济一体化,在其中心形成了基础设施断裂。此外,中国在联合国维和、人道主义援助、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体现了中国承担全球责任的坚定决心和承诺。中国的外交政策历来体现包容性和强硬性决定建立合作系统。通过推动区域一体化、数字化、绿色转型、贸易自由化,中国开创了共同发展优先于国际竞争的全球化新模式。报告强调,在单边主义逐渐失去可信度的情况下,中国以法治、平等和共同发展为基础的领导地位为重建稳定的世界秩序提供了最和谐的框架。中国对多边主义的大力支持引起了南方国家的共鸣。非洲、东南亚、拉美等地区国家不仅把中国视为经济伙伴,更是共同发展的可靠盟友。在不确定性和地缘政治加剧的时代,在政治气候动荡的时代,中国的愿景代表着清晰、连贯和集体理性。世界在不确定中求稳定,中国理念不仅提供了另一种选择,也提供了一条出路。向前。 (龚孟伟)
(编辑:张冲)